首页 > 新闻中心 > 热点新闻

广东进一步全面深化政法领域改革 法治平安建设迈上新台阶

时间 : 2024-09-29 12:39:33 来源 : 南方日报

  风起南海,潮涌珠江。

  从1986年,全国首个集报警、指挥、服务于一体的110报警服务电话在广州正式开通,到如今全省逾350项高频公安服务事项实现“线上办”;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律师执业试点,到助推“澳车北上”“港车北上”政策落地实施;从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到构建“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打通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最后一公里”……75年来,广东以敢闯敢试的开创精神,不断推动法治建设平安建设迈上新台阶。

  国泰民安,民之所盼。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作出部署。广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会精神,紧扣省委“1310”具体部署,努力创造更加安全的政治环境、更加稳定的社会环境、更加公正的法治环境,推进更高水平的法治广东平安广东建设,为实现“打造成为全国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的目标不懈努力。

  以法治护发展 去年审理涉外案件占全国1/3

  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积法治之势。广东始终坚持靶向发力、服务大局,法治广东建设成效彰显。

  不久前,《广东省科技创新条例》正式通过并发布,将于今年10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提出了多项突破性、首创性规定,其中有40余项规定在我省立法层面首次明确,以地方性法规为科技创新“松绑”“赋能”,助推我省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取得新突破。

  这是广东因应省情实际科学立法,以良法促发展保善治的生动体现。近年来,广东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为高质量发展夯实制度建设的“法治基底”——

  聚焦经济社会发展,修订全国首部关于技能人才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充分激发人才活力;聚焦社会安全领域,修订安全生产条例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条例;修正地方立法条例,明确各地可就“基层治理”领域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聚焦省市区域协同立法,省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了汕头、佛山、梅州、江门、潮州五市的地方菜相关条例,形成法规制度合力推动全省粤菜产业发展……

  高质量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离不开高水平法治的保驾护航。近年来,广东法院连续出台审理涉港澳商事纠纷司法规则衔接指引,上线粤港澳大湾区法律查明平台,建立全省统一的港澳调解员名册。2023年,广东法院审理的涉外案件约占全国的1/3,涉港澳案件约占全国2/3。

  涉外法治事关我国对外开放大局。去年,广东首次在省级层面召开涉外法治工作建设会议。一年来,广东加快建设一流的涉外法治人才队伍、国际一流的仲裁机构、一流的涉外法律服务机构,打造涉外法治建设综合平台。

  今年春季第135届广交会上,“涉外法律咨询服务港”累计接待来自97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提供732次法律服务,涉及国际贸易、跨境投资、知识产权、海事海商等领域,高质量的法律服务受到中外客商的称赞。当前,广东律师行业正积极实施《关于推动涉外法律服务业创新发展的行动方案》和涉外律师人才培养“粤律工程”,进一步提升法律服务能级和国际竞争力。

  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方面,广东也交出亮眼“答卷”:建立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在全省90个市、县检察院设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或办案组;充分发挥破产审判职能,广州法院去年上线全国首个“智援”平台提供困境诊断等服务,通过破产前调解、和解帮助267家中小微企业“起死回生”。

  法者,治之端也。广东将继续凝聚共识、汇聚合力,在法治轨道上推动高质量发展。

  以善治促平安 打造“1+6+N”社会治理工作体系

  在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综治中心,当地法庭、检察院、司法所、派出所、妇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的调解力量、专业人员轮流驻点该中心,集中处理劳动争议纠纷、物业纠纷、家庭纠纷、合同纠纷等民生大小事,为群众提供“多元解纷、一门办理”服务。

  这是广东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用心用情化解基层矛盾纠纷,护航平安广东建设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广东着力部署推进“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聚焦镇村风险排查、就地矛盾化解、强化诉源治理、促进讲信修睦,“小事不出村社、大事不出镇街、矛盾不上交”正在成为温暖的现实。

  广东政法系统忠诚履行职责使命,对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各类违法犯罪始终保持高压严打态势,把“平安答卷”写在人民心中:去年,全省刑事治安警情数、刑事立案数、破案数等主要指标创五年来最好成绩,人民群众安全感达98.68%,创历史新高。全省法院审结刑事一审案件10.9万件,全省检察机关起诉各类犯罪12.9万人……

  人民群众是社会治理的源头活水。去年9月,《广东省群防群治组织监督管理规定》正式施行。这是全国首部专门规范群防群治组织及其活动的立法,为拓宽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渠道,提升治理效能提供法治支撑。

  如今,走在广州大街小巷,很多酒店、商铺门口都挂有“最小应急单元”标识。目前,广州建成2万多个最小应急单元,聚合30多万群防力量,实现全市基层单位、重点场所、重点部位布建全覆盖。

  放眼全省各地,一个个平安“小细胞”织密城市“大安全”。随着群防群治力量的发展壮大,见义勇为社会氛围不断浓厚: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评定见义勇为人员7000多人。

  凡人英雄层出不穷的背后,离不开有效筑牢法治基石,持续增强制度保障。比如,推动见义勇为条例立法修订工作,进一步完善对见义勇为人员的奖励和保障措施;推动省、市、县三级人民政府设立专项资金,为见义勇为牺牲和重伤人员发放一次性抚恤奖金……

  共同参与、群策群力、美美与共,南粤大地,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广泛建立起来。

  以改革惠民生 350项公安服务事项“线上办”

  今年暑期,港珠澳大桥再掀“港车北上”热潮。数据显示,7月1日至8月29日,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旅客超过484万人次,车辆超过94.5万辆次,分别同比增长超过57.85%、70.6%,刷新历史同期最高纪录。

  这背后,离不开广东政法机关久久为功、持之以恒为大局服务的工作成果:过去五年,广东公安出台服务大湾区建设三批共73项举措,顺利实施“澳车北上”“港车北上”政策,核发机动车牌证9.5万副。

  近年来,广东持续深化政法领域“放管服”改革,不断释放公共服务效能。

  ——去年7月,广东新增居民身份证换补领业务和户籍三项业务“跨省通办”“全省通办”服务,办事群众不必再“多头跑”“折返跑”。

  ——全省户政“大集中”系统上线超过350项公安服务事项,涵盖出入境、交管、治安、监管、禁毒等多个警种业务,为各类企业提供“政策推送”“信息查询”“预约办理”等多项服务,总服务次数超过4.5亿人次。

  ——广东公安创新设立“平安厅”信箱,省市联动、接诉即办,已累计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5.4万个。

  ——立足优化升级诉讼服务,广东法院逐步整合线上资源,去年实现网上立案219.5万件、网上开庭21.0万场。

  ——率先形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广东法律服务网去年共为群众提供服务1336.74万次……

  广东将持续推进全面深化政法改革与做好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各项工作紧密结合,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凝聚强大力量。

  数读 | 法治广东

  ●截至今年7月,已有480多名港澳律师取得大湾区律师执业证,“北上内地”成为越来越多港澳律师执业新方向

  ●2019年以来,广东法院受理知识产权案件80.2万件、审结79.7万件,收结案数约占全国四分之一

  ●《中国司法透明度指数报告(2023)》显示,广州中院、深圳中院、汕头中院、珠海中院进入全国中级人民法院司法透明度指数排名前十。其中,广州中院连续9年排名第一

  平安广东

  ●三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期间,全省打掉涉黑组织279个、恶势力犯罪集团1126个,总体成效位居全国第一

  ●2023年,全省电诈发案和财产损失同比2019年分别下降10.6%  13%

  破案数、抓获人数位居全国第一

  ●过去五年,广东警方侦破涉毒案件2.74万起,缴获毒品16.59吨,推动社会治安环境不断净化

  案例 | 打造“不关门的办证厅”

  广州市公安局中国公民出入境接待大厅的智慧办证区内,每天前来办证的市民络绎不绝,几分钟内便能完成港澳签注业务办理。这样的速度在十多年前难以想象,那时办证厅常被围得水泄不通,群众办证甚至“一号难求”。

  国家富强、国门开放,群众出境需求不断增加,各类出入境证件办理量也在大幅增长。其中,广州往来港澳通行证办证量多年居全国前列。

  广州市公安局出入境支队二大队主要负责中国公民因私出国(境)证件受理、审批、业务指导等工作。为解决群众的办证、签注难题,民警们向改革要活力,积极利用科技强警手段,打造了“分分钟的便利”。

  2003年,“港澳自由行”政策落地时,广州全市的办证厅几乎天天人头攒动,办证耗时长、缴费难。“人力不够科技来助力!”二大队会同技术部门,深耕设备研发,先后研发出“办证易”“签注易”等15种全国首创、快捷高效的智能办证设备,布建覆盖全市215个智能办证网点,416台智能签注设备,打造“不关门的办证厅”。

  “有了智能签注设备,群众可以不在人工窗口排队,实现随到随办。”二大队民警介绍,为了优化办理流程,他们在设计智能设备办理界面时充分考虑市民使用习惯,设置普通话、粤语两种语音提示,理顺办理步骤,设置简洁明了的业务选项。同时,推出网上预受理,节省现场办理时间。

  人才是推动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源泉。常常有学术人才、科研专家、法律大咖等往来于粤港澳三地交流。但在交流过程中,他们常遇到临时办理出境业务难、逗留港澳两地时间短、无法在短时间内多次签注等问题。

  2023年2月20日起,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试点实施往来港澳人才签注政策。在大湾区工作的科研、文教、卫健、法律等6类人才均可向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申请1—5年多次有效人才签注,可在签注有效期内不限次数往来港澳,每次逗留不超过30天。目前,广州市人才签注量逐月递增,人才签注办证量居全省前列。

  亲历 | 广东高院民三庭法官郑颖:为新兴领域知产“划线定则”

  我是广东高院民事审判第三庭审判员、三级高级法官。出生于改革开放时期,工作在改革开放前沿,我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见证着国家的经济腾飞和科技迅猛发展。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

  近年来,随着网络环境、技术手段和商业模式快速发展,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四新”经济的司法保护走进我们的视野。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二条中“其他”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认定,就是审判中的热点和难点。“植入微信功能案”对这条“兜底条款”的法律适用作出了探索。该案中,被告公司一款插件给正版“微信”软件增加了“定点暴力加粉”等十三项特殊功能,还利用这款插件植入功能,频繁、大量地向不特定用户发送或交互信息。

  法律上对互联网竞争行为的认定保留了开放性,安装插件的行为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并非一概而论。这就需要法官“透过现象看本质”,在面对互联网技术和数据使用创新发展时,既不机械司法,又要有效规制。

  在案件二审期间,我仔细剖析论证了被诉行为具有不正当性和可责性,其高频次、大范围、自动发送、与不特定用户人群交互信息的功能特征,除了破坏微信的社交生态环境外,还会引发服务器过载、信息内容不安全等风险,对信息系统和数据安全产生不良影响,属于第十二条中“其他”不正当竞争行为。据此判决被告公司停止侵害,赔偿损失500万元,双方息诉服判。

  惩罚性赔偿制度可以有效净化市场环境、促进创新活力和投资信心,为新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国信证券诉国信基金公司侵害商标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中,被告大规模发售包含“国信”商标的私募基金产品,并虚构其“国有控股企业”的宣传内容。二审认定“国信”为驰名商标,被告侵害了商标权且符合“恶意侵权”和“情节严重”两大要件,应适用惩罚性赔偿。综合考虑侵权期间的获利,“国信”商标的市场声誉、知名度,被告侵权行为性质、情节,并叠加不正当竞争赔偿部分,总数已超出原告诉讼请求金额,因此二审改判全额支持原告索赔1000万元的诉讼请求。

  作为一名知识产权法官,必须做到与时俱进,时时刻刻保持学习的状态。

  我参与主笔20项课题报告,合计近30万字,曾获全国优秀知识产权调研成果“特等奖”,编撰司法领域首部专著《通信领域标准必要专利法律问题研究》,起草《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强化数据要素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服务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为创新前沿领域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完善贡献“广东智慧”。

  参加工作近20年,审理近3000件案件,努力做到胜败皆服,“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新时代新征程,我将立足本职工作,展现中国知识产权法官的能力和水准,为建设知识产权强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网站背景 | 交通指引 | 网站地图

主办:广东省监狱管理局          承办:广东省监狱管理局办公室

地址:广州市白云区广园中路298号    

备案号:粤ICP备19160819号-1    网站标识码:4400000089     粤公网安备 44011102001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