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上午,广东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继续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计划报告和草案、预算报告和草案,并面向中外媒体开放,来自102家境内外媒体的225名记者到会旁听采访。图片来源:南方日报
3月7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广东省代表团在住地首都宾馆举行全体会议,继续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计划报告和草案、预算报告和草案,并面向中外媒体开放,来自102家境内外媒体的225名记者到会旁听采访。在发言环节结束后,媒体记者对代表进行集体采访。大家纷纷举手,就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做强实体经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巩固外贸基本盘、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等关系广东当前和长远发展、社会各界关心关注的话题进行提问。黄坤明、王伟中、张虎、覃伟中、曾进泽等代表分别作了回答,从不同角度广泛深入介绍我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推进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百千万工程”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自省委部署实施以来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新华社记者就此提问这一工程取得了哪些新突破,下一步重点抓什么?
黄坤明首先代表广东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对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广东改革发展稳定的关注支持表示感谢,并对大家在全国两会期间对广东代表团的宣传报道表示感谢。他用“相互促进、相互成就”“势在必行、顺势而为”“机制初成、成效初显”三句话概括总结对广东部署实施“百千万工程”的认识。
黄坤明说,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南粤大地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沧桑巨变,珠三角地区实现奇迹般的腾飞,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实现快速发展,这些变化是巨大的、深刻的,也是有目共睹的、实实在在的。在这一进程中特别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历届省委、省政府都高度重视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由于地理条件、生产力要素集聚水平不一样等原因,广东客观上存在着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并更多体现在城乡发展不平衡上。这既是广东必须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同时也是相对的、辩证的,意味着可以把短板变成潜力板,实现城乡区域相互促进、相互成就。
黄坤明说,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亲切关怀广东改革开放事业和高质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5次亲临广东,每次都对促进广东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作出重要指示,谆谆指引做好重点工作。我们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不断取得新进步。党的二十大后,省委、省政府在过去打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学习借鉴全国脱贫攻坚奔小康经验和我省过去统筹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经验,提出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黄坤明表示,实施“百千万工程”关键在产业兴、科教兴、民生兴。县的层面,我们把县城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进一步完善承载功能,带动县域经济发展更有特色、更有后劲、更有实力。镇的层面,我们做强这个节点,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生产生活。村的层面,我们抓好人居环境整治,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民生实事办好办实。
黄坤明介绍说,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现在全省上下推进实施“百千万工程”的认识更加统一,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形成了一系列具体的政策举措,产业进一步向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有序转移,收到了初步成效。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政府工作报告要求,紧密结合广东实际,以“百千万工程”为抓手,扎扎实实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广东美食美景多”,黄坤明热情邀约媒体朋友多到广东走一走、看一看,多品尝广东美食,感受岭南之美。他还希望媒体朋友多到湛江滨海旅游,观赏栖息在这里的中华白海豚生态奇观,亲身体验海洋生态保护的生动成果。
新加坡亚洲新闻台记者注意到有报道称,广东受到企业供应链多样化以及将生产线转移到东南亚等其他地区的影响,提问广东作为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和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将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这些挑战和实现制造业转型?
对此,王伟中表示,去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东视察,明确要求广东坚持以制造业立省。广东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32.7%,规模占全国1/8,有8个万亿级产业集群。长期以来,广东坚定不移做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参与者、促进者,积极支持企业“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近年来,一些国家搞“脱钩断链”“小院高墙”“长臂管辖”,一些企业为规避经贸限制、关税壁垒等,将订单、生产转移到其他国家。但同时也要看到,近年来一大批十亿级、百亿级重大外资项目落户广东,去年全省新设制造业外资企业数量增长30%,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1.7%,今年1月新设外资企业1947户、增长106%,表明投资者看好中国、看好广东。
王伟中表示,广东将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实施“五大提升行动”,着力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确保任何时候都不脱实向虚。一是坚持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传统产业这个厚实的家底和优势不能丢,我们将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落实国家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降低物流成本等部署,再推动超9000家工业企业开展技改、9200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同时,大力发展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超前布局量子科技、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二是坚持产业科技互促双强。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战略之举、长远之策,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链,推动更多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应用推广。同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并不是关起门来,我们将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广纳创新技术、创新企业、创新人才,深度融入全球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三是坚持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广东市场化程度高、企业活跃,全省经营主体突破1800万户,其中企业780万户、占全国1/7。我们将支持大企业发挥链主企业作用,支持中小企业朝着专精特新方向发展。
王伟中表示,加大制造业投入,投的是后劲、投的是未来。我们将用好“制造业当家22条”、“降低制造业成本10条”等政策,再及时出台一批新措施,推动资金、土地、用能等资源要素向制造业倾斜。诚挚欢迎海内外企业和人才到广东来、到大湾区来,共享机遇、投资兴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今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5周年,又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一年。作为大湾区建设的重要责任主体之一,广东今年会有什么动作,舆论十分关注。星岛日报记者提问:广东过去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有哪些亮点和成果?未来计划如何与港澳持续合作,推动粤港澳更好地融合?
在回答中,张虎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自《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布以来,广东坚持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纲”,举全省之力,携手港澳加快建设世界级的大湾区、发展最好的湾区。五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大湾区经济总量从2018年超10万亿元到2023年突破14万亿元大关。科技产业优势持续巩固,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深入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推进,已基本实现大湾区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深入实施,“港澳药械通”“湾区社保通”“跨境理财通”等一批标志性事项落地。重大合作平台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今年3月1日正式封关运行,前海积极推进与香港开展金融和法律等现代服务业合作,南沙已落地期货、航运、数据三大交易所,河套打造了量子科学中心等一批高端科技创新平台。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加速形成。
张虎表示,广东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落实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做实“一点两地”的全新定位,强化粤港澳深度融合,纵深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是强化发展战略协同联动,积极支持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二是强化产业科技互促双强,联合港澳推动科研攻关取得更大进展。三是强化全方位互联互通,进一步提升人员车辆往来、货物通关、资金跨境、数据安全传输等便利化水平。四是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加快构建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五是强化重大合作平台建设,“以点带面”引领粤港澳深度融合发展。
作为外贸第一大省,广东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动向也为媒体关注。深圳连续31年在中国内地城市出口总额占据第一,在广东推进外贸高质量发展中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欧洲时报记者提问,面对世界地方冲突不断,不确定性增加,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深圳如何破解这些难题,未来打算怎么做?
覃伟中在回答中介绍说,深圳是全国重要的外贸大市、外贸强市。2023年深圳进出口总额3.87万亿元、同比增长5.9%,其中出口增长12.5%、连续31年居内地城市首位。这些成绩来之不易,经受住了一系列挑战和考验。面对困难挑战,我们主动应变、抢抓机遇、迎难而上,着力推动外贸拓市场优结构提质量,全面落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做大做强一般贸易,2023年,深圳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9.3%,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14.4%、占进出口总额53.6%,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75.2%。着力打造高效联通全球的贸易枢纽,建设融合港口型、空港型、商贸服务型、生产服务型为一体的国家物流枢纽。着力构建优质高值的出口产品矩阵,提升“深圳制造”品牌美誉度,突出高科技、时尚潮流、好用耐用的特色,还举办一批市场化、专业化行业风向标展会,去年深圳展览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米。着力完善便利化的跨境贸易服务体系,实施自贸区提升战略,支持企业在全球布局产业链供应链,优化无缝清关、信用保险、出口信贷、跨境结算、涉外法律等服务,近期还新出台了“稳外贸24条”,全力促进外贸稳规模、稳份额、稳增长。
覃伟中表示,下来深圳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各项部署要求,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深圳的更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东时强调,要加强陆海统筹、山海互济,全面建设海洋强省。广东提出了“打造海上新广东”的愿景。湛江作为广东港口大市,这些年大力发展海洋渔业,也引进了巴斯夫、宝钢等一批重大项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提问,湛江在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新布局?
曾进泽回答说,湛江是海洋大市,近年来坚持向海图强,海洋生产总值占GDP约三分之一。下来,将强化陆海统筹、港产联动,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海洋强省、打造“海上新广东”增添“蓝色动力”。一是全力打造世界级临港产业集群。发展以绿色钢铁、绿色石化、绿色能源为主导的世界级临港产业集群。加快建设海工装备产业园等重点项目,打造新质生产力,培育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开发海上风电。二是创建现代化海洋牧场示范市。实施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十大行动”,发展蓝色金融,健全海洋牧场全产业链。三是建设高水平海洋科技创新中心。依托湛江湾实验室等海洋科研资源优势,系统谋划建设海洋科技创新体系,以科技创新赋能海洋经济。四是强化“一带一路”海上合作支点城市功能。积极连接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西部陆海新通道,推动广湛高铁、雷州半岛高速公路等项目建设,努力创建广东对接RCEP先行示范区。五是积极打造“红树林之城”。加强红树林保护、修复和利用,深入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海洋生态环境。六是打响“鲜美湛江”文旅品牌。整合丰富的滨海文旅资源,将“鲜美”元素融入旅游全产业链,打造国家级滨海旅游目的地。
主办:广东省监狱管理局 承办:广东省监狱管理局办公室
地址:广州市白云区广园中路298号
备案号:粤ICP备19160819号-1 网站标识码:4400000089 粤公网安备 44011102001603号